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2019年台灣經濟展望 — 涼意已起 寒冬未至

星展銀行集團研究部資深經濟學家 馬鐵英
   (台北訊) 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復甦後,台灣短期經濟循環可能已經來到高點。星展集團預期2019年的GDP成長將會放緩,從去年的2.7%降至2.2%
    2019年台灣出口將面臨多重挑戰。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成長趨緩,美國成長也已達高峰,預期全球需求2019年將會減弱。儘管部分新技術的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汽車電子)仍後勢可期,傳統3C領域的需求疲弱、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晶圓需求減弱,都為台灣的電子業出口前景帶來挑戰。

    來自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也恐在今年浮現。根據星展集團的基準情形假設,也就是中國出口的關鍵消費性電子產品仍被排除在美國徵稅清單之外,那麽對台灣供應鏈的干擾仍屬有限。倘若美國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話,損害效應將會增加。

    全球利率上升所帶來的間接影響也值得關注。儘管台灣的外部融資能力強勁,並不代表台灣可以完全豁免於美國聯準會升息,以及美元流動性緊縮的風險。美元融資成本的上升可能為新興市場帶來壓力,並經由貿易管道抑制台灣的經濟成長前景。

    油價方面的擔憂減少。雖然去年國際油價上揚,但受惠於中油在第四季穩定油價,並未傷害到台灣的下游消費者。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暫時豁免,加上全球需求減緩,油價在2019年可望維持穩定。雖然國內油價回歸浮動機制,台灣消費者今年仍不會受油價通膨影響。

面對短期的外來挑戰,台灣仍有政策選項可以因應。各級政府負債佔台灣GDP比例已從2012年的高點39%,下降至2017年的36%,顯著低於50%的法定上限。如果有必要的話,台灣政府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透過財政措施來支撐經濟成長。

    以長期視角來看,貿易戰對台灣的影響並非百分百負面。鑒于美國對於中國產品的智慧財產權以及資安議題將採取更嚴格的審查,全球科技企業可能會物色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作爲替代,其中包括台灣。在中國有生產基地的台灣科技企業也可能考慮回流,投資台灣。

   在較低階的製造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台商可能將海外生産基地進一步分散化,從中囯移轉至包括東南亞在内的其他新興市場。其實,由於近年來中國的工資成本提高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台商海外投資分散化的情形已經逐漸發生